• RCI | 中文:张芷美 – 一个中国女人在魁北克(蝶变)

  • By: RCI | 中文
  • Podcast

RCI | 中文:张芷美 – 一个中国女人在魁北克(蝶变)

By: RCI | 中文
  • Summary

  • 七十年在历史长河里只是一瞬间,但是对一个政权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哪些重大事件影响了历史进程?何时是生死关头?哪里是没有愈合的伤口?在加广新推出的播客栏目中,我们把过去就这些问题对加拿大华裔学者赖小刚的采访整理汇总,供我们的网友下载收听。赖小刚目前在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政治系和女王大学历史系任教。中国现代史是他的研究领域之一。
    Show More Show Less
Episodes
  • 张芷美 – 一个中国女人在魁北克: 第一集 80岁之后用法语写本书
    Oct 1 2020
    2019 年 11 月,张芷美女士在魁北克省出版了新书 Les Traces d'un Papillon (蝶变),这本书用法语写成,书中讲述了她在加拿大,尤其是在魁北克省 30 多年的移民生活,包括她的见闻、经历、付出和收获。 张芷美谈到,在魁北克省大公司 SNC-Lavalin 工作期间,自己没有时间去认真学法语,用英语、中文工作已经足够。退休后,求知欲望丝毫没有减退,开始恶补法语,尽管步入老年,但内心依旧充满阳光,决心给自己一个新挑战,用法语完成这本书。 播客音频: https://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20/09/009cd20c.mp3
    Show More Show Less
    15 mins
  • 张芷美 – 一个中国女人在魁北克 : 第二集    刚到加拿大的日子
    Oct 2 2020
    在 Les Traces d'un Papillon (蝶变)这本书中,张芷美女士首先回忆了在 1985 年抵达加拿大后,先到东海岸哈利法克斯市(Halifax)上学,然后在蒙特利尔市(Montreal)找到工作,之后把两个女儿接来团聚的过程。 每月 260 加元过得很开心 她谈到,1985 年到加拿大的第一站是蒙特利尔,因为在这里有朋友。之后就去了哈利法克斯上学,靠每个月 260 加元的奖学金生活,当时住在一户人家的阁楼里,除去160 加元的房租,每月还剩下100 加元用于吃饭和交通,但这样的日子却过得很开心。 1986 年,张芷美开始找工作,听说蒙特利尔的工程公司 SNC-Lavalin 正在招人,就报了名。当时 SNC-Lavalin 在加拿大政府的赞助下,为中国的三峡工程做可行性研究,需要位协调员,有很多人申请竞争这个职位,张芷美因其流利的英语和经历被选中了。 有了工作,移民申请获批,张芷美把两个女儿也接到了加拿大,全家团聚蒙特利尔市。 播客音频: https://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20/09/009cd289.mp3
    Show More Show Less
    12 mins
  • 张芷美 – 一个中国女人在魁北克 : 第三集   两次去柏林
    Oct 5 2020
    张芷美女士在书中还谈到了自己两次去柏林的经历。 她说,由于从小在教会学校上学,自己的英语不错,1951年,刚满 16 岁的她谎报年龄是 18岁,在中国的一个国营进出口公司找到了一份英文打字的工作。同一年,中国开始与东欧开展贸易,张芷美不久就被这个进出口公司派驻东柏林工作。 张芷美说,1951 年看到的东柏林满处废墟,男人几乎都是半残废,食品商品都实行配给制。 她在东柏林待了两年多,见识了很多,学了很多,于 1954 年返回中国。 在德国工作期间,张芷美与一位德国女士建立了友谊,但文革期间两人的联系断了。 来到加拿大后,张芷美开始寻找这位女士,结果居然重新取得了联系,1997年,在被 SNC-Lavalin 公司派往中国山西工作之前,她重返柏林,与这位德国女士再次见面。 播客音频: https://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20/09/009cd2b6.mp3
    Show More Show Less
    14 mins

What listeners say about RCI | 中文:张芷美 – 一个中国女人在魁北克(蝶变)

Average Customer Ratings

Reviews - Please select the tabs below to change the source of reviews.

In the spirit of reconciliation, Audible acknowledges the Traditional Custodians of country throughout Australia and their connections to land, sea and community. We pay our respect to their elders past and present and extend that respect to all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