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斋期第四十天 | 3月30日 伯大尼晚餐之后

  • Mar 30 2024
  • Length: 8 mins
  • Podcast

大斋期第四十天 | 3月30日 伯大尼晚餐之后 cover art

大斋期第四十天 | 3月30日 伯大尼晚餐之后

  • Summary

  • 大斋期第四十天 | 3月30日

    伯大尼晚餐之后

    (一)开始祷文

    亲爱的主耶稣,在大斋期内求使我更靠近祢!求开启我的心,用圣言光照我的黑暗,给我勇气悔改。求赐予智慧和力量来抵抗诱惑,将心转向祢,只渴慕耶稣。求怜悯我,在祢的怜悯中能关爱别人,慷慨分享。愿这大斋期成为一个更新的时刻,带领我满怀感恩地迎接祢的复活,和满怀盼望地等候祢的再来。奉主耶稣基督之名求,阿们。

    (二)经文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有许多人从乡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过节前洁净自己。于是他们寻找耶稣,站在圣殿里彼此说:「你们认为怎样,祂不会来过节吧?」那时,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早已下令,若有人知道耶稣的下落,就要报告,他们好去捉拿祂。逾越节前六天,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祂使拉撒路从死人中复活的地方。有人在那里为耶稣预备宴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同耶稣坐席的人中间。马利亚拿着一斤极贵的纯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充满了膏的香气。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为甚么不把这香膏卖三百个银币去賙济穷人呢?」他说这话,并不是关心穷人,而是因为他是个贼,又管钱囊,常偷取钱囊中所存的。耶稣说:「由她吧!她这香膏本是为我的安葬之日留着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在一起,但是你们不常有我。」有一大群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耶稣使祂从死人中复活的拉撒路。于是众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因为有许多犹太人为了拉撒路的缘故,开始背离他们,信了耶稣。」(约翰福音11章55至57节;12章1至11节)

    (三)反省

    这是大斋期最后一天,就让我们代入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前一晚的心情。知道明天要入耶路撒冷受苦、受死,这一晚究竟耶稣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渡过?马利亚的香膏已预表了祂的安葬礼,祭司长、文士和法利赛人来势汹汹的咄咄逼人、门徒犹大的忘恩负义、犹太民众的凑热闹,将要被钉在十字架上不能想象的苦痛,死亡将近,耶稣祢恐惧吗?祢睡得着吗?耶稣就像那瓶香膏完全倒空,将爱倾倒在我们身上。我相信耶稣在伯大尼吃过了晚餐,祂会沿着斜坡往橄榄山去,展开一趟情辞恳切的祷告旅程。在这寂静深黑的夜晚,祂感到很孤单,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很悲伤,内心万般苦楚,陷入极大的忧伤中,或许这时是耶稣第一次求父将这苦杯挪去吧。就让我们在耶稣甚是忧伤的时刻,陪伴祂一下,在祂忧伤的面容上为祂擦一擦眼泪。进入默想耶稣之先,我们预备一个让自己能感到平安、宁静的地方,祈求三一神使我们更深体会祂们的同在与引导。

    1. 先向上主祈求一份能够向祂亲近的恩典,并给自己几分钟时间意识到上主此时此刻临在于你的生命中,毫不保留地将祂的生命与你分享,以无条件的爱来爱你。

    2. 慢慢背诵「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从这经节中开始祈祷与默想,在祈祷中求圣灵引领你挨近上主,留意自己听祂祷告的感受,自己如何为祂祷告?「因你不常有主」,故用多点时间和主待在一起,不做甚么也没关系,祂要进入圣周了,你静静地陪伴着祂,与祂一同祷告吧。

    (四)忏悔

    大斋期最后的一天,让我们用尼布尔的祷告作为我们进入圣周的祷告:主啊!求祢赐我宁静的心,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并赐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差异。认真地去过每一天,享受生命的每一时刻;迎接艰难,作为进入平安的途径;按照主的方式,

    面对这不是我所想要的罪恶世界;坚信主会使正义彰显,一切更新,只要我顺服祢的旨意,今生我得蒙受足够的喜乐,

    来生与主同享永世的欢愉。阿们!

    (五)立志

    Show More Show Less

What listeners say about 大斋期第四十天 | 3月30日 伯大尼晚餐之后

Average Customer Ratings

Reviews - Please select the tabs below to change the source of reviews.

In the spirit of reconciliation, Audible acknowledges the Traditional Custodians of country throughout Australia and their connections to land, sea and community. We pay our respect to their elders past and present and extend that respect to all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s today.